月夜舟中 戴復古
滿船明月浸虛空,綠水無痕夜氣沖。詩思浮沈檣影里,夢魂搖拽櫓聲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數點漁燈依古岸,斷橋垂露滴梧桐。
譯文:
月夜,裝載著明月清光的船在水上飄浮,好像沉浸在虛空中一樣。平靜澄澈的江水,散發著秋夜逼人的寒氣。我的詩興在浮沉的帆影中起伏,夢魂恍惚在不定的櫓聲中動蕩。
碧潭水中靜靜地映照出天上星辰,蓼草風聲伴隨著鴻雁悲鳴。古來停船靠岸的地方閃耀著幾點漁家燈火,梧桐葉上墜落下來的露珠滴在斷橋上。
戴復古(1167—?)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漢族。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賞析:
這是一首七律抒情詩,全詩敘寫詩作者在深秋夜晚,乘舟途中的凄涼感觸,將月夜客舟在寂靜的碧波中孤獨行駛,泛舟的詩作者所見所聞,寫得極其深刻,以清新樸素的筆觸,展現出豐富深厚的內容。
全詩情隨景生,以景見情,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詩包容于物,物升華為詩。
起句:“滿船明月浸虛空”,以一句“滿船明月”,兩個形容詞相連,切入視角破題,仿佛一下子把讀者帶入了夜闌人靜的江面上,與詩作者共同泛舟的境地,由明月綠水連綴成意象,展現出一幅靜謐迷人的夜色江面美景。
而“明月”一詞,更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頻頻借以抒情的意象,如李白的《靜夜思》中就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牧的《泊秦淮》首聯也同樣用“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都是借月寫景抒情的詩句。
本詩首聯寫的是一輪明月,伴隨著點點繁星,在深秋夜晚的天空中,灑滿著柔和的光輝,照耀著在江面緩緩行駛的客舟,此時詩作者正坐在船中,觸景生情、來了靈感與詩興,大有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之感,頓然間,借景抒懷。
詩詞是抒情言志的藝術,選用什么景物抒懷,則看詩人的敏銳目光與洞察能力,用“滿船明月浸虛空”作為起句,展現出作者不同凡響的剪裁能力與富于想象力。承句:“綠水無痕夜氣沖”。詩人不直接說明夜深人靜。
而是托辭說“綠水無痕”,形容江面水清浪靜,難道綠水真的沒有一點點的痕跡嗎?非也、綠水也許靜謐,但詩作者此時的內心是躁動的,有以靜襯動的意圖。寫境的詩,著重造境、以境寄情,“無痕”一詞為本詩渲染夜間江面蒼涼的氣氛。
作者有意借助深夜江面風平浪靜的意境,流露出詩作者極度落寞的內心世界,然而作者并沒有正面點破,甚是撩撥讀者的心弦,讓讀者吟而思之,這正是詩的內涵之處。
頷聯:“詩思浮沉檣影里,夢魂搖曳櫓聲中”,詩思,詩興,詩的思路,“浮沉”隱現起伏。“檣影”,泛指帆影,“櫓聲”,搖槳的響聲。此時詩作者的靈感與詩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詩人的思路隨著“檣影”浮沉起伏,借詩興嘆,所有的詩魂,都浮沉起伏在櫓聲中。
詩思既嚴慎周密,亦隱晦曲折,但“浮沉”一詞則表達作者的思路,卻也縹緲不定,暗示詩人多愁善感的一面,無心欣賞江面恬靜的夜景,把思緒都寄托于檣影里與櫓聲中,詩句顯得自然,手法嫻熟。
頸聯:“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碧潭”江中深而清之潭,“紅蓼風”,生長在水邊開紅花的蓼草,我想詩人不會是單純的寫景,他的“寫景”,是蘊藏有寓意的,不懂欣賞詩的人,以為詩人在純粹地寫景。
其實不然,詩是發抒作者感情的高雅藝術,故情藏于詩,景蘊藏情,便是詩魂的體現。用“冷落”與“悲鳴”兩個形容詞對仗,無疑是加深了夜闌人靜江面蒼涼的氣氛,這也正是造境的手法,同時更加流露出詩作者孤獨的寓意。
也是詩作者內心世界感情的流露,是本詩創意上的升華,仿佛“星辰”與“鴻雁”冷落的不是“碧潭水”,也非是“紅蓼風”,而是冷落自己本身的存在。頷聯與頸聯,在章法上有承轉詩意的作用,詩作者往往都把情景突出地表現于上述兩聯之中,本詩也不例外。
如果說情感的馳縱是抒情言志的需要,那么借景物抒情,則是詩詞藝術審美的要素。詩不宜平鋪直敘,然而詩作者并沒有直敘自己被冷落,卻巧妙地隱匿了自己被冷落真正的內心世界,寫景抒情的詩,更宜于表達奔放縱逸的思想感情。
情是詩的靈魂,但作者非這樣作,而是把所有真實感情隱藏于意境中,讓讀者猜測。尾聯:“數點漁燈依古岸,斷橋垂露滴梧桐”。“數點漁燈”,江面上夜間無數漁船上的燈,已經夜泊靠岸,作者又以詩化的語言,把讀者的目光引向早已依岸的點點漁火,意象地表現。
夜已深,所泛客舟尚未到達埠頭。其文采橫溢、詩意飛揚,詩語空靈多變,物我相觸,展現手法多樣,突出了詩作者的情感有如奔流不息的江水,浮沉起伏,情韻之酣暢,充溢著抒情的流動美,這也許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吧。
結句“斷橋垂露滴梧桐”,“斷橋與垂露”這是繁雜事物中的一種抽象表現手法。“斷橋”泛指殘破的舊橋,“垂露”一詞意在表達夜已很深,露珠已垂落,深秋夜晚的露珠,總是在后半夜,方能灑落;意象鮮活生動。結句在律詩中稱之為“合句”,也就是說,是全首詩的“綜述”。
但詩作者在結句中并沒有“綜述”的措辭,而是繼續描摹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凄涼景象,吟罷,似乎不守詩律,而詩人還無法全部抒發心中的落寞與孤獨心情,詩詞是詩人寄情的產物。
詩作者到底要賦予多少“意念”才能將心中的感觸展現得淋漓透徹呢?這首耐人尋味的抒情詩,給讀者留下了幾許的懸念,收筆顯得意猶未逮,興猶未盡的奇境,其思想性與藝術性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咸豐帝最信任的大臣,無疑是肅順。而在地方官中,咸豐帝最信任誰呢?有人說是曾國詳情
曾紀鴻,字栗誠,湘鄉人。他是曾國藩的次子,父親去世后蔭賞舉人,充兵部武選司郎詳情
1838年,27歲的曾國藩進京參加會試,金榜題名。并以殿試三甲第四十二名的成詳情
曾國藩算是晚清時期比較有所作為的大臣了,他獨特的政治觀點和政治理念,讓他一吃詳情
咸豐皇帝是一位苦命的皇帝,他一生可謂是歷盡磨難,從登基伊始一直到英年早逝,可詳情
一般來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的都是希望自己兒女能聰明伶俐,學業有成。現詳情
明成祖朱棣靠著起兵造反當上皇帝,他在稱帝之后卻封了建文帝的心腹大將李景隆為第詳情
提到曾紀澤,很多人會說他是中國最牛外交官,舉例說他收回了伊犁等等。但是,他也詳情
1889年,張之洞由兩廣總督調任湖廣總督。 張之洞是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詳情
個人著作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豐,著有《庸庵文編》四卷、《續編》二卷、《外編》詳情
主要成就 政治方面 同治四年(1865年),曾國藩北上鎮壓捻軍,沿途張榜詳情
闖關東是我國近代史上三大移民潮之一,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個人抗爭史和民族奮斗史。詳情
說起康有為,相信大家不會陌生,百日維新康有為就是領頭人,不過戊戌變法失敗,康詳情
中新社呼和浩特2月14日電 (記者 李愛平)13日夜間起,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詳情
其實說到參軍這件事情,放到現代來說的話那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可以光宗耀祖!詳情
德國是后起強國,但德國的海岸線卻是個悲劇。以日德蘭半島德國與丹麥的邊界為界,詳情
新西蘭有些苦惱,只要外人提到澳大利亞,往往會提到澳大利亞還有新西蘭這個小兄弟詳情
古語有云:“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講的是到自己的生肖本命年時,皆會遇到所詳情
在清朝的八大總督中,因為吳三桂,云貴總督是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吳三桂降清后,順詳情
三晉之間的風云變化往往會牽動整個諸夏世界的神經。桂陵之戰的結局,不過是三晉內詳情
說到島嶼數量有六千多個的群島,你可能會想菲律賓群島(7100個)。其實在歐洲詳情
欽差大臣林則徐南下廣東禁煙,兩廣總督鄧廷楨是林則徐的重要助手。實際上,林則徐詳情
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二戰的主要發起者。二戰中,德國表現的非常詳情
法國神父馬賴,原名奧古斯詳情
晚清時期發生了不少要案謎案,其中不少還成為了列強入侵中國的導火索。其中“亞羅詳情
晚清時期是清朝最為黑暗的時期,也是西方侵略者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最為猖獗的時代,詳情
觸發英國發泄其憤怒的是1856年的“亞羅號”(Arrow)事件。1856年1詳情
19世紀上半期,英國為了打破在和清政府貿易逆差中賠錢的境遇,就無恥的向中國走詳情
亞羅號事件算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英國用清政府侮辱英國旗的理由直接開戰。詳情
在吳國的前期,它能夠安穩的駐扎在江東地區,就算曹操派百萬大軍來入侵,也能安然詳情
陸遜可以說是三國中期東吳防線的奠基者,而且在三國歷史的記錄中,陸遜幾乎是三國詳情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進行對曹魏的北伐,寫得十分精彩揮淚斬馬謖、空城詳情
甲午戰爭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可能主要都集中在了甲午海戰了,而遺忘了其實甲午戰詳情
慈禧太后最喜歡的太監是誰?連不懂歷史的都能回答上來:李蓮英。 錯。 還有詳情
太監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下的一個畸形產物,這一制度伴隨著我國古代歷史延續了幾千詳情
隋唐時期,是一個王朝的更替,也是一個王朝的走向巔峰的過程其中以隋煬帝楊廣和唐詳情
清朝入關后,為了更好鞏固統治,對漢文化的學習是越來越重視。 比如說康熙,他詳情
眾所周知,只要提起明朝,就會想起朱元璋,此人的一生很有傳奇色彩的。朱元璋膝下詳情
鮫人 鮫人,又名泉客。這個名字大家應該最熟悉了,鮫人與西方神話中的美人魚很詳情
說起春節,我們都會想到貼春聯貼福字,那貼福字的時候有貼正的,有貼倒的。小時候詳情
在中國歷史上,詩歌在很多個朝代都成為了文人墨客們追捧的對象,也成就了一批才子詳情
每到假期,陪伴我們的除了《還珠格格》以外,還有就是《西游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詳情
三國時期,蜀國雖然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但長時期卻是主動對外用兵,較長時間詳情
《水滸傳》中有位梁山好漢名叫林沖,他為人仗義,武功高強,而且還有一段輝煌的工詳情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詳情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像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文化傳承已經斷絕了,只有古中國詳情
三墳五典,是指中國最古老的書籍。三墳五典一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二年》,楚詳情
《竹書紀年》對史學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紀錄的史料與《史記》所描述的不單只內容不詳情
根據《晉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二十一·束皙》記載,在晉武帝太康二年,名叫不準的汲詳情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于西晉詳情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詳情
我們說男女交歡,常委婉形容為一翻“巫山云雨”,這正是從楚懷王夢神女的一段歡好詳情
現在拍的古裝影視劇中,凡有一官半職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為“詳情
現代生活中,各種車輛南來北往,川流不息,然而車輛雖多,卻能秩序井然,這中間除詳情
北京是新中國的首都,位于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歷史非常詳情
倪元璐(1593年-1644年),字汝玉,一作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今紹興詳情
書法淵源 在學書的道路上,倪元璐最得王右軍、顏魯公和蘇東坡三人翰墨之助,以詳情
文諫 時柄國者悉忠賢遺黨,疏入,以論奏不當責之。于是維垣復疏駁元璐。元璐再詳情
萬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清初著名史學家。字季野,號詳情
黃式三(1789~1862),字薇香,號儆居,定海廳紫微鄉(今舟山市定海區)詳情
焦循(1763~1820),清哲學家、數學家、戲曲理論家。字理堂(一字里堂)詳情
提起“焦循”這個名字,今天的人可能都不熟悉,但在清朝,絕對是一個大儒,經史子詳情
《劇說》,清朝名著,共6卷。著者焦循。作品輯錄前人有關曲、劇的論述,為研究古詳情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別號憂庵,晚號栲栳,詳情
《鳥說》是清代文學家戴名世創作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寓言式的作品。文中借小鳥的詳情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