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諸葛亮太厲害了一切事情的發展都如他隆中對那樣,要不是孫權的背信棄義,要不是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劉備將能一統天下。那么實際上這可能嗎?
1綜合國力
魏:魏的資料不大全,有一說法是“戶口60萬3千,人口至少有443萬2千。”估計其兵力接近八十萬,吏三十萬左右。魏占
冀、幽、并、青、兗、豫、徐、河南、雍、涼、秦十一州。魏國實力最強,占據中原地區富饒之地。
蜀:現在引用公元263年——孔明死后三十年,第二代皇帝劉禪降伏魏國時所提交的《士民簿》的數字。根據《士民簿》,蜀的戶口和人口是“領戶28萬,男女人數94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這是由蜀漢政府所提供的資料,應可成為大略的標準。蜀占益、梁二州。為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
吳:吳的資料也不大全,在吳的全盛時期,“戶口52萬3千,人口240萬。”估計其兵力將近三十萬,吏十萬。吳占揚、荊、廣、交四州,揚州本已是富饒之地,加上后來奪取荊州,實力大增。
按照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把三國分為南北兩大陣營,以下是幾組南北情況的比較(北在前)
人口:北方57%:南方43%(因為當時的背景是以農業生產為主所以人口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應為經濟的情況)
軍事:2:1(在冷兵器時代軍隊人數的多少將反應軍事上的強弱。)
人才:15:7
科技:在書籍中我們能查到的新的軍事武器除了諸葛亮的連弩就是劉曄的霹靂車了。其他冷兵器應該都差不多。
所以綜合國力上北方陣營肯定是遠強于南的。
2地理位置
1.川兵出漢中(難):我們從后面的情況可以看到諸葛亮和姜維的數次北伐結果經常都是糧草供應不上而不得不撤退,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于川兵北進而言要打就要求速戰,不能打持久戰,所以一切都將處于被動,所以西川的地理位置是易守難功,而不是有利于主動出擊。
2.荊州進軍:因為荊州不是劉備一家所有,荊州北方重鎮襄陽在曹魏手上,而“南船北馬”關羽的勝利只是借水勢打敗了于禁和龐德,而在后來的野戰中他敗給了徐晃,而且在攻城戰中關羽也沒有打敗曹仁。所以從荊州進兵也不可能一馬平川。
3政治方面
人們都說劉備是漢朝正統,而曹魏是篡漢所以劉在政治上比曹有優勢,事實如何?
1.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不論誰再說什么都是無用的。我們看以下諸葛亮說的一句話:“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所以在曹操時期從正統而言曹操更有優勢。
2. 早在三國前800年陳勝就說過“王侯將相有寧種乎”所以在秦不得人心的時候才有那么多的起義,才最后推倒了秦,才有機會建立漢王朝。那么我們看看東漢末年也可以說是民不聊生,還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巾起義,而從曹操到曹睿(直到諸葛亮死后)他們施行的國策都還是也富國強民為目標(屯田的施行等)。所以在曹丕篡汗的時候也只是一些士紳文人出來叫叫,并沒有因此爆發其他大規模的反對篡漢的起義。
3. 公元222年東吳稱王也打破了劉邦“非劉不王”的規定,甚至在229年孫權稱帝蜀漢政權也不能有什么舉動,至此漢在人們的心中已經開始淡化。
所以綜上而言劉備政治上并占不到什么優勢,并不能像我黨那樣做到打一場人民戰爭,實現得民心者得天下。
總結:以上所說的是東吳完全配合劉的情況下老劉要一統天下尚且難上加難,更何況東吳又不是劉備的手下,東吳集團也有自己的算盤,這也就不能保證東吳不會對劉發動進攻,更不用說全力以赴的為老劉北伐打江山了。
所以我覺得就是關羽不大意失荊州劉備也難統一天下。
最后轉用三國演義司馬徽的一句話“孔明得其明主卻不得其時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拗相公”的來歷:明末馮夢龍纂輯的《警世通言》中,有《拗相公飲恨半山堂》一文詳情
安史之亂終結了盛唐的百年繁華,偌大帝國至此江河日下,再無昔年萬邦來賀的景象。詳情
江南自古文風昌盛,歷來名傾天下的朝臣、大儒們,多數都出身于名門顯宦之家。康熙詳情
相信大家一定對黎元洪這個名字不陌生,他曾擔任過兩屆中華民國大總統,最終因為自詳情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大國,能發展成一個大國,那么就會吞并或者統詳情
一說到曹叡可能大家只是知道他是曹丕的兒子,但是關于他的事跡確實知之甚少,主要詳情
格羅菲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和鋼琴家。他對美國現代音樂的創立與發詳情
人物事件 10月29日,下午4時20分,以色列空軍16架“達科達”運輸機載詳情
(一)客觀因素 凱奇的偶然音樂與整個西方音樂與社會發展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從詳情
摩西·達揚(希伯來語:??? ????,1915年5月20日-1981年詳情
約翰·凱奇出生于一個英國移民家庭,凱奇家族中有好幾代人都極具發明創造的天份,詳情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下指農歷),已存在249年的廣東巡撫正式撤詳情
大宋歷史上有個八王爺嗎?應該說,有。只是他的名字叫做趙元儼,他和前文提到的“詳情
與如今高考發榜后,隨之而來,應接不暇的宴請一樣,古代學子科舉中榜后,也喜好宴詳情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藥、炸藥等熱能打擊系統和化學推進手段,在戰斗中直接殺傷敵詳情
令妃的人生非常有趣,她有兩個重要的十年:一個十年生下了四個皇子和兩位公主,其詳情
有人說諸葛亮太厲害了一切事情的發展都如他隆中對那樣,要不是孫權的背信棄義,要詳情
三國時期,烽火不斷,政治動蕩,能人頻出,權臣跋扈,國與國之間攻伐不斷,君臣之詳情
孫亮,字子明,三國英豪孫權的幼子。孫亮早先沒機會繼承皇位,但由于大哥孫登、二詳情
人想長生,本也不足為怪,販夫走卒如是,高官貴戚如是,皇帝更如是。可是,如果相詳情
《資治通鑒》的開篇就是三家分晉,為什么司馬光會以這一事件作為《資治通鑒》的開詳情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春秋戰國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歷史時期。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詳情
此役,共殲滅國民黨軍2.1萬人。這是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會師后的第一個勝仗詳情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在江蘇省宿遷以北地區反擊國詳情
宿北、魯南兩次勝利充分體現了兩個野戰軍聯合作戰的戰斗力,為了更好發揮部隊戰力詳情
峰山,位于嶂山鎮與曉店子之間,標高98.3米,“在宿北戰役中是敵我作戰地區內詳情
1949年12月9日蔣介石從成都飛抵臺灣。胡宗南在蔣介石走后,在成都也就多呆詳情
成都戰役,在解放祖國大陸作戰中最后一次大規模作戰戰役,此次作戰劉伯承與賀龍以詳情
歷史的車輪滾滾碾過,留下的是痕跡清晰的車轍印,還是漫山遍野、不為人知的尸山血詳情
解放戰爭中的平潭島戰役是解次軍首次執行越海作戰任務,最終以平潭島周邊大小島嶼詳情
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比較可惜的一次失利。在這場戰役中,解放軍指戰員在戰役計劃詳情
清軍擊敗大順軍,占領陜西以后,攝政王多爾袞不失時機地著手部署主力南下。他任命詳情
揚州之戰是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在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中,詳情
三國時期,蜀國雖然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但長時期卻是主動對外用兵,較長時間詳情
《水滸傳》中有位梁山好漢名叫林沖,他為人仗義,武功高強,而且還有一段輝煌的工詳情
董卓之亂后,曹操第一時間逃離洛陽,跑到了兗州陳留郡,投靠自己的老友陳留太守張詳情
這桃園三兄弟,劉備是賣草鞋的,張飛是殺豬的,關羽是賣棗的,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詳情
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其實國號依然是漢,代表繼承漢室國祚,劉備既然自認為大漢正詳情
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春節也過去好幾天了。在此佳節之際,人們自然會用很多方式詳情
毛澤東吃飯的口味“喜辣、喜苦、喜咸、喜葷”。 毛澤東愛上紅燒肉是1914年詳情
以黃、白、紅、藍四色旗幟為標志,組成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正黃、正白、正紅詳情
1864年7月28日,曾國藩到達金陵。幾個小時后,曾國藩連夜審訊了李秀成。李詳情
諸城某甲 原文:學師孫景夏先生言:其邑中某甲者,值流寇亂,被殺,首墜胸前。詳情
中華歷史悠久,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更迭了多少的朝代,替換了多少的帝王,縱觀史上詳情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詳情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像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文化傳承已經斷絕了,只有古中國詳情
三墳五典,是指中國最古老的書籍。三墳五典一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二年》,楚詳情
《竹書紀年》對史學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紀錄的史料與《史記》所描述的不單只內容不詳情
根據《晉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二十一·束皙》記載,在晉武帝太康二年,名叫不準的汲詳情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于西晉詳情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詳情
我們說男女交歡,常委婉形容為一翻“巫山云雨”,這正是從楚懷王夢神女的一段歡好詳情
現在拍的古裝影視劇中,凡有一官半職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為“詳情
現代生活中,各種車輛南來北往,川流不息,然而車輛雖多,卻能秩序井然,這中間除詳情
北京是新中國的首都,位于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歷史非常詳情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采用賦、比、興的寫作手法。在里面有好幾首詩都和詳情
中國的漢字系統里,有一個特別的角色——多音字,相信大家小時候都學過;老外初學詳情
王鵬運(1849—1904),晚清官員、詞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號半塘詳情
臨江仙·歌哭無端燕月冷 作品原文 枕上得“家山”二語,漫譜此調。夢生于想詳情
《南鄉子·斜月半朧明》是一首詩詞,作者:王鵬運。 作品原文 斜月半朧明,詳情
朱祖謀(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詳情
這首詞寫于庚子年除夕那天,正是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華那年,那時八詳情
彊邨授硯是指晚清詞學宗師朱祖謀(字:彊邨)臨終時把平生作詞之硯授于學人龍榆生詳情
鄭文焯(1856~1918)晚清官員、詞人。字俊臣,號小坡,又號叔問,晚號鶴詳情
在近現代書法史上,鄭文焯的名字并不顯赫,今天很少有人知曉,但他得到了康有為與詳情
本書“題詞·評語”部分記載了一段詞學公案,系關于鄭文焯和況周頤中誰的填詞成就詳情